2010年1月15日

荣耀的光辉-罗炳森师母传 第三章

第三章 童年

在玛莎生下来后的几个月里,她父亲的健康情形每况愈下,到后来就足不出户了。在这期间。原本欣欣向荣的生意竟一败涂地,最后商店倒闭,店里的货物被公开拍卖,他和他的家庭完全破产。

最后,死亡的脚步迈进了温家。「当分别的时刻来临时,他安慰啜泣的家属说,他确信必能安抵天家,然后就平平静静地去世了。「时间是一八七六年四月八日,再过五天刚好是他的三十岁生日。

两天以后,沙泉镇的地方报纸这样报导:「沙泉镇的居民集体追悼温查理奥林。这样的集会,是数年来最大的场面之一,整个过程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。」

追思礼拜当然是在卫理公会的教堂举行。( 温先生只要时间许可,经常参加这里的聚会,温太太也有好几年在聚会中司琴。) 教堂是用手伐木材建造而成的,构造简单而坚实,有一个高耸的尖塔,矗立在全镇最高处的小山丘上,俯视者全镇和环镇的乡野,离温家很近。在镇的另一端,正对着教堂的是一块小坟地——一位敬虔的妻子把她亲爱丈夫的遗体留在那里,直等到天色发亮、黑影消逝的时候(歌二:17译作「等到天起凉风 、日影飞去的时候」)。

事到如今,温太太知道她要勇敢地担负起自己和三个女儿的全部生活费,而最小的玛蒂才一岁半左右。幸好她还没结婚以前,在纽约市百勒维镇的联合学院里,接受了艮好的音乐教育。该校音乐系的女主任推荐她为「一位能干、有效率、指导正确的女教师」。如今温太太教授乐器和声乐,每十堂课可以拿到一块美元。

家庭的经济情况有点拮据是可想而知的。然而这位勇敢、小个子的母亲即使在不丰裕的情况下,仍留意使家里有某些「额外之物」,因为对孩子而言意义重大。所以玛蒂在几年以后回忆道:「即使我们家在最窘迫的时候,饭后仍总有一些甜点。」

温太太在妮蒂、爱达和玛蒂小的时候,就照着她们的能力训练她们做家事。在玛蒂小时候的日记本里常这样写着:「捡小木片」——这是一项小小的帮助,但是却十分有用——为母亲预备生火的材料。

温家的孩子们对玩和野餐比做家事感兴趣,这是各地的孩子们所共有的特征。玛蒂长大成人以后,会写信给爱达说:「回想我们作孩子的时候,经常带着野餐,到三哩之遥的克莱森林(kline woods)里,奋力地穿过林子。然而我们做起眼前所当做的家事时,却又有气无力似的。」

温太太很细心地培养三个女儿的风度。虽然她尚未得救,但却是一个非常高尚的敬虔妇人,她也用高尚的规范谆谆教诲自己的孩子。这种以身作则的家庭教育,因着学校教育和主日学教育的补足,得以更加完备。在沙泉镇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目标,就是校舍,离温家仅步行三分钟的里程。玛蒂未正式入学以前,因为常跟在妮蒂和爱达后面,早就被接纳为一名学生。在学校里,她和其它的学生受老师和教课本的影响很深,「大部分的教师都以读经和背祈祷文,作为一天上课的开始」。玛蒂热切而饥渴地从课本中汲取知识,这些课木都引用了许多圣经的话,其选文有意教给学生道德的价值观与文学的鉴赏力。

玛蒂和姊姊们经常参加卫理公会的主日学。在她刚满六岁时,第一次参加主日学圣诞节的公开表演,她的节目是朗诵艾萨克华滋(issac watts)的一首诗歌,这也是教会最伟大的诗歌之一。她用她那可爱但咬字有点含混不清的声音,朗诵着那段庄严且熟悉的词句( 颂识诗选十八首) :

耶稣我主必来作王, 日光所照四海四方;
从南到北从西到东,主治普及永世无疆。

从来日玛蒂为拓展神国所作的努力来看,没有比这第一次的小小服事所选读的话,更适用在她身上了。

温家的姊妹们共享小房子楼上的一间卧室。每天晚上,妈妈送她们上床,道声晚安后她就下楼,下到一半时她总是停下来,回头小声地说:「别忘了你们的晚祷。」 于是,玛蒂同姊姊们顺服地跪了下来,无意识地重复一段跟着姊姊们背来的祈祷文( 千千万万的孩子们都会这个祷告,虽然祷词有不同的变化) :

现在我要睡觉了,求主保守我灵魂,
如果我一觉不醒,求主接收我灵魂。
耶稣,救主,上帝之子,用你宝贵血洗净我;
我要做你的小羊,现在帮助我仰望你。

玛蒂那么急促地背诵这些话,好像开火车头似的,事实上只听见咯咯咯一团声音罢了!而且夜夜如此。但是有一天晚上,她被自己所念的这些奇妙词句抓住了,她慢慢地且深思地重复念着:
耶稣——救主——上帝之子,
用--你——宝贵——血——洗净——我;
我——要做——你的——小羊,
现在——帮助——我——仰望——你。

这是她第一次用这些祷词来祷告,把每一个词句运用到自己的身上;这也是她第一次经验到与神的个别交通。从那个晚上开始,她籍着念祈祷文来眼神说话,好像人与朋友说话一般。不久之后,玛蒂在她所学的祈祷文里加上了一段她自己的祷告:「上帝啊!求你帮助我成为一个良善、仁慈、有用、细心、快乐、轻松的人。」过了一段时间以后,她就把「轻松」略去了,似乎她有点觉得求上帝使她「轻松」不大妥当。

很快地,她又在她的晚祷里加上了另一个祈求,系出于内心的恐惧和当前的需要。玛蒂虽然只有七岁,但读了太多的书,以致眼睛受到严重的损伤。温太太所请来的医生检查过她的眼睛后,悄悄地对她母亲说:「我对她无能为力,她八成会瞎掉。」玛蒂在无意间听见了这话,心里很害怕,当晚就热切地祈求:「主!求你不要让我瞎掉.」

这段时间里,她听到有关一个人被活埋的故事。「这类的故事永远不应该说给孩子们听。」--这是她叙述这件事时所发表的意见。由于害怕有类似的命运临到她身上,玛蒂恳求道:「主!求你不要让我被活埋。」

玛蒂每晚忠心地为这些事祈求,直到她十二岁左右。这是她在祷告的事上,很能够持久的一个例子; 就是她长大成人以后,这仍是她身上一个明显的特征。

这些年间玛蒂在学校里,由一个年级快速地升上另一个年级,结果在十一岁时,就完成了八年级的学业,可以上中学了。由于镇内没有中学,温太太又无力供给她到邻镇的中学读书,所以玛蒂继续上当地的小学,从老师那里和她无所不读的书本中,尽可能地吸收她所没有的知识。

她总要读点东西。读书几乎是她的嗜好。当她读完一切可读的东西后,她就读圣经,不是读一遍而已,乃是从头到尾读了好几遍,只因为她总要读点东西。然而不知不觉中,好种就种在她心里了——这件事无疑地和她下一个属灵经历有很密切的关系。

当玛蒂十二岁时,有两位当时很有名、很成功的布道家霍特兄弟,在卫理公会的教堂举行兴奋会。他们多半在东爱渥华服事,J.W.Foote是主要的讲员,他的兄弟J.G.Foote则负责领唱。今天这对兄弟因着他们的一首福音诗歌——「当我看见主的血」(When I爱See The Blood) 而闻名全世界。这首诗差不多就是这个时候写成的,说不定我们现在提到的兴奋会还唱过哩!

一位目睹这聚会的人回忆道:「他们在一八八七年的七月卅一日到八月七日这一周中,将整个沙泉镇搅动起来。」正如当地报纸所形容的「宗教巨响震动了沙泉镇」,两百个座位的教堂,挤得水泄不通,结果约有五十人悔改,教会与他们「用右手行相交之礼」(译注:即被教会接纳之意)。下一周,聚会又继续举行,结果约有二十八人受浸加入教会,大部份是年轻女子。总而言之,全镇将近五分之一的人日,在两周内悔改信了主,无怪乎报上称之为「宗教巨响」。

在悔改的人中,有一位是温玛莎,无疑地她也是当时二十八个——多半是年轻女子——加入教会的人之一。

当她踏出这一步时,她非常清楚自己所做的是什么。她同意要服从「卫理公会的规章」,也应许「要避开每一样罪恶,尤其是那些不能奉主名去作的娱乐,以便证明她对救恩的渴慕」。要举例说明是那些娱乐不荣耀主,她知道是指着跳舞、打牌、看戏或其它任何世俗的消遣等。

她很郑重地立下了她的誓言。对玛莎而言,许诺——尤其对象是神——是件严肃的事,绝不能食言。就她来说,她是作了一个从今直到永远的决定——不管将来会发生什么事。

这事过后不久,玛蒂参加她年轻朋友们的一个宴会,会中他们提议要跳舞,除了玛蒂以外,其它的人都赞成。她坚决地拒绝跳舞,朋友们都来求她参加,毕竟她在这些人当中风头甚健,所以他们盼望她加入。但玛蒂执意不肯,于是他们想知道原因。

她就简单而坚定地答道:「当我加入教会时,我答应不跳舞。」

于是求情变为冷嘲热讽,玛蒂却仍旧坚守立场。过了一会儿,玛蒂在场的堂哥——一个年纪比较大的男孩——被她的勇气所感动,就站到她旁边说:「如果玛蒂不愿跳舞,她就不用跳,我也不跳。」就这样结束了整桩事情,神也看重他的孩子所坚守的目标。

这时玛蒂年十三,头一次主使「主耶稣我爱你」(宣道诗二一二首)这首诗歌,成为她的祝福;这是她起步作基督徒的见证,而且「诗歌的内涵日显丰盛」。后来,当她的人生接近终点时,她见证道:「这首诗歌的美丽,只有当你多多思想揣摩时,才能察觉。」

玛蒂很虔诚地履行她的基督徒责任,籍着遵守外面的一些教会规条,她的心灵享受了某种程度的满足。但几年以后,她写信给一位朋友说:「从我开始进入基督徒的生活时,我就觉得有某种更高、更美的境界,是我自己或在我周围自称是基督徒的人,所未曾经验或看见的。」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